恩波拳馆探秘:国学课、藏传佛龛与马尔康的10万元粉丝 | 看见
关于“格斗孤儿”恩波格斗队的争论仍在发酵中,恩波格斗队却悄然离开了风暴中心成都,去往四川藏区的小山城马尔康参加一场中日综合格斗比赛。
“我们孩子可以靠拳头赢得荣誉,但却无法战胜人们对格斗的偏见。”恩波格斗总经理唐罗说。
走进位于四川的恩波训练场,过滤掉铺面而来的夹杂着胶垫的汗水味,也不去看焦灼的格斗训练,这里看起来和一所普通的学校一样,留下的都是为梦想燃烧后的青春。
摄影:王丹穗 编辑:米杜
新浪图片出品,严禁转载,欢迎分享。
在开了五个多小时的山路后,从成都出发的中巴车才摇摇晃晃地进了马尔康。恩波格斗队早在比赛半个月前就来到了这座四川藏区的小山城。
当地人的男人几乎都知道队员们的到来,半山腰上的酒店前面挂着很大的横幅,写着:欢迎恩波格斗入住酒店。
格斗是没有硝烟的战争
每天下午三点开始,恩波格斗在马尔康的训练场都会被汗水和胶垫的味道充满。
三十多位选手们赤膊上阵,置身其中,会有种身处战场的错觉:呐喊声从各个方向传来,身边会忽然有人倒下,也会有人流血,但受伤的人总会以最快的速度调整状态,然后继续投入训练。
▲马尔康,充满汗水和胶垫味道的恩波格斗训练场。
▲格斗馆特意从城里打印了李小龙的图片,想悬挂在训练场里激励选手们。
“格斗是没有硝烟的战争,格斗勇士是和平年代的英雄。” 这是恩波格斗的箴言。
唐罗说,“格斗是这些孩子们的梦想,可以帮助他们走向外面的世界,甚至为国家争光。”
马尔康的人们期待着这场格斗赛,当地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就是这项比赛的忠实电视直播观众,“阿坝州提到格斗就会想到黑水恩波”。
我们在做的是体育扶贫
训练馆内的黑板上记载着购买比赛门票的人名和金额,门票从80元、360元到1000多元。格斗队的一些赞助费也是通过购买门票方式资助的,黑板上写的10万意味着“买了10万块钱的门票。”
▲训练馆内的黑板上记载着购买比赛门票的人名和金额。
▲恩波格斗总经理唐罗的名牌手包。
“我们在做的是体育扶贫。”面对网上的质疑与攻击,恩波格斗总经理唐罗说。
唐罗并不缺钱,他说:“自己和恩波(恩波格斗的总负责人)在很久以前就在一起合作做生意,因为挣了钱所以才想为中国的格斗事业做点什么。现在的恩波格斗馆主要还是靠其他的生意养着,但是现在生意也不如以前好做了。”
课表上还有国学课
唐罗口中的格斗馆位于成都郫县农贸市场内一栋4层楼的顶楼,是恩波格斗队的大本营所在。
训练馆有4000平米,两个格斗专用铁笼,“铁笼在格斗选手心中并不意味着残忍,而是荣耀。” 一位格斗选手说。
▲位于成都的恩波格斗大本营。
▲格斗馆里奖杯的冰山一角。
▲格斗馆里的佛龛,虽然对藏传佛教的文化并没有很深的了解,但很多选手会在比赛前去佛龛拜一拜。。
除了日常训练,恩波格斗负责着37个未成年孩子的文化课教育,俱乐部专门请了四位老师来教孩子们的数学和语文。
恩波承认,现在他们很难达到正规学校义务教育的水平,但是孩子们想就近上学却又总是遇到政策上的限制。
除了文化课以外,选手们的课表上还有国学课内容。恩波也是国学课的教师之一,他很注重对于孩子们品德的塑造,所以总是会亲自给他们上课。
国学课的内容大多是《弟子规》一类思想品德的课程,而“仁、智、勇”、“滴水穿石”等一些标语都被放的很大,悬挂在训练场的各个角落。
▲格斗馆里的文化课教室,黑板上的课表还没有擦去。
▲被选手们破坏的课桌。
▲选手们的课表。
▲格斗馆里的大标语。
▲所有的选手都住在训练馆旁边二层小楼里,因为选手们外出训练,所以大门紧闭。
▲格斗馆里选手们用来换衣服的柜子大多老旧生锈,有些连门都掉了。
▲站在恩波格斗馆向下望去,放眼周围只有农贸市场的大棚。大本营离成都市有一个小时的车程。平时选手们很少自己出去,只在周末的时候一起坐车进城,看看电影吃点好的。
打工不是一个男人该干的事
格斗选手俄木学说,他为自己打拳而自豪,在家乡,他的同龄人多数在打工,如果打拳不受苦,就要出去打工。“打工不是一个男人该干的事。这很不酷。”
“干爹(恩波)把我们养这么大。如果不在这儿打拳的话,肯定就回家干活了。”选手斑马夺基说,“这么多孩子喜欢这里,凭什么让他们走。”
也许,留住少年拳手的不是“恩波”,而是格斗本身,是能成为英雄的梦。格斗或许本不该是成长路上的唯一选择,但对于这些出生贫寒的孩子来说,这是距离英雄最近的一条路。
【看见 看不见】
如果你喜欢这个栏目
不妨点击下面关键字
查看往期文章